4月3日,由三寶科技承建的海關“慧眼通”物流監管項目正式通過南通綜合保稅區管理局的驗收工作。項目是國內海關監管領域首個應用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,實現以電子虛擬圍網替代傳統物理圍網管控模式的科技創新工程,獲得了“江蘇政務服務改革創新成果獎”,得到中央電視臺“新聞聯播”節目及《人民日報》《科技日報》等央媒的廣泛報道。
探索科技興關監管新模式
南通綜合保稅區于2013年1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,規劃面積5.29平方公里,位于南通市區東南部,與上海自貿區隔江相望,借助優越的區位,云集國內外知名企業,輻射周邊開發園區,惠顧地區集群經濟。項目實施前,進出綜保區的貨物必須先進入區內海關監管場站,在場站內完成實貨與報關單證的關聯,并開展實貨查驗或放行程序后方可通行。由于歷史原因,南通綜保區卡口為單卡口,車輛進入區內都要到監管場站履行相關手續,這就使一些不涉及監管貨物的車輛也得去場站兜一圈。而區內部分企業在政策影響下逐漸開始開展內貿業務,運輸非報關貨物的車輛也逐漸增多,矛盾日益凸顯。加之區內卡口到監管場站相距370米,道路兩側無可用公共地塊,沿途還有兩條公共道路和五個廠區出入口,傳統改造需建設物理圍網,不僅要征地拆遷,且費用高、周期長,實際操作難上加難。
作為業內一流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,三寶科技技術團隊趕赴實地考察,在詳細聽取用戶需求、理解用戶痛點后,摒棄了建設金屬圍網的傳統思路,提出了采用物聯網、大數據技術,建設“慧眼通”系統以電子虛擬圍網實現車輛自動分類、電子監管、快速通關的新方案。“慧眼通”項目在道路兩側建設智能攝像頭,將區內監管車輛的運行位置、載貨信息、運行路徑等信息,實時上傳到海關監管大屏,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符合海關系統預設軌跡的車輛自動放行。
小投入大成效,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
“慧眼通”項目自進場安裝到系統調試完畢,僅用23天實現正式上線,車輛進入特殊監管區域主卡口后實現智能分流,非監管車輛無需再繞行海關監管場站,直通驗放后進入區內企業,通關時間從5分鐘縮短至5秒鐘,效率提升98%,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。
項目通過科技創新還為業主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益,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、南通綜合保稅區管理局局長范志強表示,“慧眼通項目的實施,為我們開發區節省了建設圍網的固定資產投入差不多一億元”。